http://www.keepon.com.tw/km/fun/profood/gauliang.htm

金門另一種人人皆知的特產就是高粱了,主要是金門地型起伏不定,加上雨量偏低,土地乾瘠,只能種種耐旱的作物,如小麥’安薯’花生’高粱寺.高粱本來是較低階的作物,質地粗糙,並不是理想的食物.由於民初葉華成利用高糧研發出香醇醉人的高粱酒,用一斤高 粱換一斤米的策略鼓勵種植才變得普遍,目前和小麥一樣由金門酒廠保價契作,成為全世界單價最高的高粱.


無奈世事難料,這些米運送途中因風浪過大而打溼,運到金門後只好部份溼掉的米就送給親朋好友,未溼的就試做酒麴,很快的,這些米就用完了而酒也還釀不出所 以然來.葉先生想說米這麼貴,運送風險又這麼大,想找便宜的材料替代,於是就找找試試的找上了高粱,搭配小麥找出了最佳比例配方,才有了今天享譽國際的金 門高粱酒.



金門酒廠由胡璉將軍在1952年指示周新春上校籌建,最早期名為「九龍江酒廠」,到了福建省政府遷台後才更名為「金門酒廠」,在胡璉的精明下為軍方解決不少問題,直到軍務解除才移交縣政府,並在1997年完成新廠擴增產能,是縣府發給民眾福利的金庫,形成今年有七人 爭著想當縣長,好掌控這金雞母.
金門的提款機-金門高粱酒廠



金門高粱酒的歷史也逃不掉強取豪奪的戰亂時代背景,國軍到金門之前釀酒還是自由行業,在後浦有泉茂,在沙美有瑞源,這幾家酒廠以米酒、安薯酒和蘆穗(高粱)酒供應著全金門酒品市場,唯最受歡迎的當屬舊金城葉華城的金城酒廠出品的高粱酒了.


金酒隨著暢銷全台外並嘗試外銷,並於1995年著手成立金寧新廠設置,並於1997年完工加入生產,收益惠及全金民眾,唯金酒靈魂人物葉華城在1954年 即離開被奪的酒廠傷心地,2002年病逝北投.葉華城以四五年的時間使金門高粱成為傳奇產業,並嘉惠全金門人,卻敗在戰亂強權,奈何!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
注意: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。